首页>文明评论

乡村少年宫,传承“非遗”的好展台

2018-11-15 10:31:38 责任编辑:阙小琴 来源: 龙岩文明网

  学习演奏芦笙、跳多耶舞、唱侗族大歌…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中心小学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几乎每名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非遗”文化。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1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总数将达到5万所,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基层教育场馆资源。既要建好乡村少年宫,更要充分发挥出少年宫的作用,让广大乡村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从资源引入上多下功夫。而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极富魅力与价值的教育内容,借助乡村少年宫的广大舞台,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多面向基层展示的机会,既充实了少年宫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激发起青少年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很多“非遗”文化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很接地气,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非遗”文化走进乡村少年宫不要舍近求远,要给地方“非遗”优先提供展示空间,因为地方“非遗”在文化形态、演绎方式以及文化内涵上,更加贴近本地实际,这对于当地青少年而言,不仅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也更易于产生兴趣和爱好,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对当地培养“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也是大有裨益。

  “非遗”文化走进乡村少年宫,要注重效果,切不可流于形式。当下,不少“非遗”文化传承都面临找不到传承人的窘境,追根溯源就不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方式,就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太拘泥于形式。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在展示方式上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技艺表演,要重点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背景、演变及发展过程,并对技艺手法进行解构,同时要注重让青少年多参与实践,在手把手的传教中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兴趣,长期如此,“非遗”文化必然后继有人,必然可以发扬光大。

  相比于“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非遗”走进乡村少年宫,还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当下,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和手机,这对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让“非遗”多走进乡村少年宫,让青少年广泛参与其中,既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让他们在精神上找到一方乐土。此外,乡村少年宫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办专门的培训班,通过全面深入有序的展示“非遗”,营造“非遗”文化传承热潮。

  “非遗”文化走进乡村少年宫,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这不仅让“非遗”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更好的传承,也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多元文化在基层的交融,具有显著且长远的意义,值得各方共同努力。(衡业)

相关报道

QQ截图20181105173614.png

QQ截图20180919164057.png

主题.jpg

w020180605655167667827_副本.jpg

微信截图_20180529081534.png

地方文明网站
龙岩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