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180213587036097774.jpg

说说在当下如何践行孝道

在中国文化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国学大师梁漱溟甚至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然而,随着中国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如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一起看看网友怎么说。

· 网友丘文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关于如何践行孝道,《论语》“子游问孝”一则中孔子的这个回答便是一个重要方面。生活中,不少子女在对父母尽孝时偏偏陷入了误区,在家工作的提供一日三餐,外出谋生的定期转账,机械问候代替了日常沟通,而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其实,这仅仅只是做到了物质上的“养”,而精神上的“敬”却缺失了。我们应当做到多交流、多倾听、多陪伴,做到“养”与“敬”,方是践行孝道的真意。
· 网友刘传科: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儿女外出工作、定居其它城市,父母留守老家,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现象。老人生病得不到照顾,老人在家中去世几天没人知道,老人深受保健品骗局之害……一系列问题时刻拷问子女孝心的同时,也当让每一个做子女的引起警醒。别只做父母通讯录上的子女,抽空多陪陪父母吧,趁老人还健在,陪他们聊聊天,关心一下他们的健康,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即便不能经常回家也别忘记时时给父母打个电话,通个视频,让父母多了解你的工作和生活,让父母感受能够时常感受到子女的存在,快乐地享受生活。
· 网友李云勇:
岁月无情,父母易老。人们常说尊老爱幼,但常常见爱幼,难见尊老,小孩的大小毛病,比如屎尿乱拉,不讲礼貌,都可以格外宽容,老人的一点不讲究,比如吃饭不小心掉了饭粒,动作迟缓一点等,都可能被放大,被抱怨,引发家庭纠纷。笔者就曾遇到过老母亲想拄拐杖出去走走,但是儿子生怕她摔倒,总是不同意,引发母子争吵的事情。对于老人而言其实这个要求很合理,但是对于子女而言这个担忧也正常,那为何会吵?作为子女可以跟母亲解释好,每天抽一点时间陪母亲走走,不让老母亲单独出门即可。须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老爱幼是并重的,不可偏废,我们就应该以爱孩子的宽容之心去爱护自己的父母。
· 网友孔金瑶:
2012年制定新版“24孝”行动标准时,国家考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年龄平等文化等综合因素,将“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内容写入制度。为什么把这些写入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而言,物质上的需求已渐渐被交流、参与等精神上的需求所代替。陪老人旅游、陪老人吃中饭、陪老人坐高铁,看似微不足道,所花的钱也不多,但是子女通过这些“小心思”增加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往往能够让让父母开心,这也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成为了化解传统孝文化现代冲突中的关键环节。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