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宏良手把手指导,助力残疾人致富。
陈宏良,男,1967年4月出生,福建鑫宏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视力仅有0.01、眼睛几乎看不见的残疾人,用尽全力发展有机绿茶,终于成了一名闻名全国的“盲人有机茶王”,实现有机绿茶香飘四海的伟大梦想。
关注食品安全,生产有机绿茶
2003年,他发现市场上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难于保障。由此想到当年母亲怀上他时,因为食物中毒造成他患上了先天性白内障。他想,一定不能让别人重复自己的悲剧,也绝不卖不合格的茶,更不能卖有毒的高农残茶。2004年,农业专家告诉他,有机茶是生产标准最高,质量要求最严,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能施用化肥、农药,存在产量低,回报率低,风险大等困难,当时全市没有一家取得有机认证一个茶叶和水果。听专家讲述后,2005年,他承包3000亩山地用于种植有机茶。当时,光承包山地和修路就把他做茶、卖茶赚来的钱花光了,开垦山地、种茶树还需大量的资金,他从银行贷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种下第一批茶树。由于当地谁都没有种过有机茶,他心里也没有底,投资500多万元后,压力很大,睡不好,吃不好。但,他始终坚信觉得自己这样做没有错!2007年,他的有机茶顺利通过认证,是全市首个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4月,中央电视台以《看不清的世界,摸得着的财富》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当前,消费者不太相信有机食品!对他来说又一大挑战,怎么办才好?思来想去,他采取“透明农业”进行种植茶叶,在茶园装上实时监控设备,让全世界人民每天24小时都能监控到有机茶叶生长全过程。通过互联网远端影像传送等高科技手段,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观赏到美丽的生态茶风光以及清洁化加工过程的绿色、环保、有机。通过“眼见为实”的透明农业,他用最赤诚的心,让消费者喝得开心,喝得放心,喝出健康。他制的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绵长”,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省名茶” “省优质茶”“省名牌农产品”,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2014年,他选送的茶样品在香港茶博会荣获“亚军”和最具前景金奖。品尝他的茶,一股久违了最少30年才能闻到的天然醇香味,扑鼻而来,沁人肺腑。
搭建助残平台,注重精准扶贫
1996年,他就把参加省残运会所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县残联,用于支持残疾人事业。1997、1998年连续2年为县残联发起的“为康复加点油”项目捐款。1999年参加县妇联发起的“失学儿童春蕾献爱心”捐款活动,资助多名聋哑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陈宏良向中国残奥运动管理中心捐赠了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有机茶,该茶被指定为2008年残奥会期间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的指定用茶。2011年,他先后与三所学校签订协议,共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共建学校依托他的茶叶生产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市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3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的好成绩。自2012年陈宏良当选为龙岩市盲人协会主席后,接受慰问、扶助、赞助等资金44.99万元,均实行专款专用,近年来,已开展4次全国助残日活动、4次国际盲人节活动,参加盲人350人次,盲人协会发放爱心免费按摩卡,提升协会服务技能,注重挖掘盲人自身潜力;他扶持曹翔发等人创办了6家盲按店,新增36名盲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他积极建立“培训基地”,为盲人朋友提供学习平台。目前,龙岩市有盲按店62家,解决300多位盲人的就业问题。2014年,他本着“帮扶残疾人、精准扶贫、共创福乐家园”宗旨,在县市残联的指导下,他通过技术扶贫,物资扶贫,市场营销扶贫等措施,针对残疾人特困户精准扶贫。2015年,他的茶园通过省残联验收被认定为省级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开启了武平县农产业辐射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新平台。目前,他共辐射103户残疾人农户,带动茶园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1200万元。
陈宏良:“自强创业之星”、福建好人、福建省助残先进、武平县最美农民、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两个年度的优秀企业家、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优秀义工、武平县首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人物、第三届武平县诚实守信模范。荣获2014年度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福建好人省级福乐种养基地、武平县最具潜力农产品优秀企业家,2015年,在武平县首届“互联网+”十大潜力农产品评选暨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中,他生产的有机绿茶以入选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目录产品,并被授予“武平县首届‘互联网+’十大潜力农产品”和“十佳诚信农产品”称号。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有他艰辛的付出和苦涩的泪水。2018年获首届中国客家绿茶茶王大赛(炒绿类)茶王、省优质茶、福建省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