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评论

以行动奏响孝文化的最强音

2017-12-21 08:16:37 责任编辑:阙小琴 来源: 龙岩文明网

  坐高铁时像个小孩子,喝拿铁咖啡觉得“糊锅”了,兴高采烈地在王府井逛街也忘不了老家地里的麦种子……最近,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张炜煜,将这些和母亲相处的小事写进《娘亲进京》一文,并在网上发布,被众多网友评价为“年度催泪短文”,认为“触到了中国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中国文化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国学大师梁漱溟甚至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然而,随着中国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如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张炜煜等青年用他们的行动赋予了传统的孝文化的现代意蕴,让中国的孝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这值得我们赞赏更值得我们学习。

  以感恩之心作为尽孝的出发点。在传统孝文化中,对父母尽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为什么要尽孝?对他人我们信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待父母我们更应以感恩之心,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这就是我们应该尽孝的出发点,也唯有如此对父母的孝行才能持久,才能让父母感到持久暖心。而张炜煜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恩,他才会细心考虑母亲的需求,才能将母亲细微的表现通过美文展现出来,也才会触动每一个儿女的心。

  以生活需求作为尽孝的立足点。作为子女在生活中往往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够时刻常伴父母左右,更难以像古代那样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是细微之处体现关怀,让人暖心。帮父母交水电费,免去他们来回奔波;在父母生日时购买电子阅读器和智能手机作为礼物,并教他们使用……作为子女,我们可以从满足父母的生活需求出发,从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入手,切实解决老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碰到的难题,让老人能够时刻感受到子女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感”,让父母从中感受到子女的深切关爱,这也是体现孝的一种方式。

  以精神需求作为尽孝的支撑点。2012年制定新版“24孝”行动标准时,国家考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年龄平等文化等综合因素,将“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内容写入制度。为什么把这些写入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而言,物质上的需求已渐渐被交流、参与等精神上的需求所代替。陪老人旅游、陪老人吃中饭、陪老人坐高铁,看似微不足道,所花的钱也不多,但是子女通过这些“小心思”增加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往往能够让让父母开心,这也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成为了化解传统孝文化现代冲突中的关键环节。

  当中国的孝文化走出中国,走进韩国、走进澳大利亚、走进希腊,越来越多像张炜煜的年轻人也就成为了当代中国孝道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将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基因传递到世界各地,影响并改变着一大批外国青年,奏响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最强音!(孔金瑶)

相关报道

2.jpg

交通.jpg

文明创建让龙岩更宜居志愿服务暖人心.jpg

龙岩文明网专题用图.png

创长.jpg

地方文明网站
龙岩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