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动秀丽的龙岩美景、动人心弦的龙岩山歌、极具张力的舞台呈现……9月28日晚,大型红色题材龙岩山歌戏《羊角花》首演在龙岩侨声大剧院举行,为观众献上一场热情似火、养目醉心的视听盛宴。现场还进行了在线网络直播,截至28日22点整,网络直播参与人数达16万以上。龙岩山歌戏是福建省戏剧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自1987年排演大型山歌戏《故人》以来,三十一年再次上演的大戏,其意义非同凡响。 演出现场 当晚,侨声大剧院内灯光璀璨、歌声飘扬,现场座无虚席,大型红色题材龙岩山歌戏《羊角花》进行首场正式演出。剧中以极具龙岩山歌戏的旋律,配合龙岩民俗,向观众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闽西红色交通线上的故事,通过对《羊角花》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展现出无数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牺牲的老区苏区妇女。 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妙的人物塑造,使在场800余名观众时而捧腹欢笑,时而以衣拭泪。全剧围绕唱歌、传歌、以歌传情、以歌斗智展开,展现了羊角儿从普普通通的女性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儿女善良、正义的形象,同时运用现代理念,把舞美、灯光、音响等舞台技术手段与动人的故事、迷人的山水、醉人的音乐有机融合,营造出感人至深的戏剧场景和山美、水美、人美、歌美的美丽画卷,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演出现场 据悉,《羊角花》已入选2018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1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唯一被福建省文化厅推荐参加2018年“茶香中国”全国采茶戏汇演的大型剧目,并将参加福建省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该剧总时长115分钟,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达110多名。由国家一级导演梅晓担任总导演,他挽救了17个剧种,排演了70多部大戏,获得“全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大奖。龙岩本土艺术家、国家二级编剧王保卫编剧,由潘锡岳、张兴艳主演。 首演幕后工作人员 今年4月,梅晓及其主创团队怀着帮助老区、支持老区、发展老区山歌戏的初衷来到龙岩。他们全力以赴,精心指导,对演员的每一个走位,每一副表情,甚至眼神都亲身示范,对场景、音乐、灯光、服装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让濒临灭绝的龙岩山歌戏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人间需要真情,人间需要大爱,观众散场时的掌声和喝彩声,是对我们艰苦追梦的最好鼓励,全体演职人员们没有辜负龙岩山歌人的期待!希望观众在喜欢这台戏的同时,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摇旗呐喊!”梅晓说道。 演职人员在排练 龙岩山歌剧团(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前身)曾被国家文化部艺术局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因种种原因已31年未上演过大型剧目,龙岩山歌戏剧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此次《羊角花》的成功上演,为打造好龙岩山歌戏这张地方名片,重振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的雄风,展现龙岩山水文化名城的魅力将起到里程碑的意义。 为此,全体演职人员众志成城,不惧困难,不分昼夜高强度排练,甚至把“家”安在了排练场,一个月中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一些已退休多年的老艺术家们和各单位借调人员也积极参与到《羊角花》剧目的创作排练中来,帮助出谋划策。 演职人员在排练 “在排演开始前,所有演员平均一天要走4至6次戏,经常是从早演到晚。所有人都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一天四场一个样,一人百人不走样’。”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书记谢旺兴说,全体演职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创出了一台龙岩山歌人期待了31年的精品剧目,重新展现出“天下第一团”的精气神。 “对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的演职人员来说,羊角花灿烂了我们的心,也点燃了我们的戏剧之火!嘶哑的声音,汗湿的衣背,已不算什么!座无虚席与热烈的掌声,是对我们最高的奖励!”该剧导演杨彩琼说道。 主创人员、演职人员合影
|
![]() |
地方文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