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

龙岩新罗:“寄养妈妈”的爱 温暖了山塘村

2018-02-07 15:06:14 责任编辑:李雪婷 来源: 龙岩文明网

山塘儿童服务站的教员们给寄养妈妈和孩子们上照片辨识课。

  自1993年以来,闽西老区就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寄养妈妈”,20多年来,当地的“寄养妈妈”以老区人特有的质朴和坚韧,用亲情温暖那些与之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儿童。如今,在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在村民们的互相带动下,这个不足300户的小山村中寄养了36个孩子,成了龙岩最主要的寄养地。寒冬里,这个闽西小山村因为爱心汇聚而显得特别温暖。

  第一位寄养妈妈,带起山村代养热

  2月5日上午8点多,山塘村村民林雪丽前面推着4岁的致远,后背背着2岁多的新美上课去了。“上课的地方离我家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我就没让儿童服务站的来接送。”原来,林雪丽是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前往离家两百多米远的龙岩市未来希望特殊儿童服务中心江山寄养儿童服务站上课。

  林雪丽是山塘村第一位“寄养妈妈”。2009年,她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而自己又十分喜欢孩子,听说了“寄养妈妈”的事,林雪丽主动联系上了新罗区儿童福利院,至今,她已带过14个福利院的孩子。

  有唇腭裂的、有肢体残缺的……林雪丽说,她带过的孩子,每一个情况都不同。“对我来说,每个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林雪丽带的第一个孩子是唇腭裂,当时孩子才1岁多,刚接触时林雪丽还有点措手不及,“最要注意的就是吃饭,我带女儿时十分钟搞定的事,带这个孩子至少得多花一倍的时间。”

  虽然带过的孩子每个都“难养”,但在林雪丽看来,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忙不过来的时候,我的丈夫会帮忙,女儿也会搭把手。”如今,除了现在带的这两个孩子,之前带的12个都被收养了,提起这些孩子都有了归宿,林雪丽由衷地开心。

  眼下,林雪丽在家专职带起了孩子,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充实忙碌。为了让脑瘫儿致远好起来,林雪丽每天都要给他按摩、活动四肢,天气好的时候就带他出门晒太阳。

  家人们也早已习惯了这些福利院孩子的存在。“我的女儿现在还常常晚上过来,抢着要带小新美一起睡。”林雪丽说,这些年当寄养妈妈的经历,不仅改变着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女儿变得更懂事,更有责任感,丈夫更坚定地支持我的决定,这些都是我当时没想到的。”

  在林雪丽的感染下,她的邻居、亲朋也开始当起“寄养妈妈”,一股代养热潮逐渐在山塘这个小山村散发开来。据新罗区儿童福利院提供的数据,2017年,江山镇最多时有26户家庭寄养了38个儿童,几乎都集中在山塘村。

山塘儿童服务站的教员们给寄养妈妈和孩子们上课。

  从寄养妈妈到教员,她投身爱的事业

  “宝宝,这张照片是谁呀,是不是和你很像,是不是你呀?”5日上午,儿童服务站的教员卢红琳拿着一张孩子的照片,教孩子们认照片。从一位“寄养妈妈”变身为一名教员,卢红琳坦言自己找到了可以服务终生的事业。

  卢红琳与“寄养妈妈”结缘,源于2005年的一次偶然。当时,卢红琳刚刚没了工作,在医院当护工照顾一位1周岁多的小男孩。因为唇腭裂,这个孩子被遗弃了。看到孩子很可爱,卢红琳于心不忍,最终将小男孩带回了家,当起了“寄养妈妈”。

  随后,直到孩子被领养的一年多时间里,小男孩做了手术,健康快乐地成长。上初中的女儿十分喜爱,“我们一起出门的时候,女儿还总会想着‘弟弟’的尿不湿湿了没,要不要换了。”卢红琳说。

  自从孩子来了,女儿变得更懂事,知道疼人、爱人了。女儿的改变让卢红琳感到欣喜,而她的母亲也受影响成为了“寄养妈妈”,先后代养了四个孩子,这更坚定了卢红琳投身为特殊儿童服务的决心。此后,卢红琳加入了龙岩市未来希望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儿童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教员。除了来自社会上的热心“寄养妈妈”,在新罗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服务中心,不少老师和工作人员也都有“寄养妈妈”的经历。

  儿童服务中心是2006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机构,主要与新罗区儿童福利院合作,协助福利院找到合适的寄养家庭,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寄养服务和特教康复训练服务。

  5日上午,儿童服务站的教员们为孩子和“寄养妈妈”们上了两个小时的课,课程内容包括康复训练、语言认知、社交情绪等方面。“每周一到周五,上下午各2小时,我们有专车接送,‘寄养妈妈’和孩子一起到服务站上课培训。”卢红琳说。

  据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燕飞介绍,自2011年起,由于山塘村“寄养妈妈”较为集中,中心就在村里成立了服务站,而随着“寄养妈妈”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服务站已无法满足上课培训的要求。上个月,新建成的儿童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有了更宽敞的上课、活动场地,特教康复设施和环境也得到明显提升。

  据统计,2017年,龙岩共寄养76个本地及外地的福利院孩子,寄养家庭36户,目前还有43个孩子在寄养中。“与福利院里的集中供养相比,采取家庭寄养的儿童更能感受到安全感,更容易回归家庭,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新罗区儿童福利院院长谢巧珍说,“寄养妈妈”为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回归社会营造了良好家庭环境,功不可没。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康复指导和培训等。

  记者手记

  超越血缘的大爱

  在儿童服务站里,新美、致远等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淘气撒娇,笑颜如花。在他们眼中,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正享受着妈妈爱、爸爸亲、家人疼的温暖,在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中成长。二十多年时间里,岩城的这些“寄养妈妈”们,用爱与耐心,为这些特殊的孩子织就了一个超越血缘的爱心世界。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对福利院孩子的关爱与照顾越来越全面,而“寄养妈妈”们带来的正能量与爱心效应也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这些孩子中来。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使得家庭寄养逐步深入到社会各层,让更多人了解该制度,那么围绕着孩子们构筑起来的爱心世界将越来越圆满。(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通讯员 丘栋辉 黄秋龙)

地方文明网站
龙岩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